高中《春节》作文合集7篇
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。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《春节》作文7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春节到了,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,相信每个人都很开心,因为这就意味着大人不用工作,小孩不用上学,可以放松一下。
周一到周五每天白天都是一个人在家里,只有一只猫陪着我,那点寒假作业对受惯了学校那种要求的我们根本是不值一提,天天语数外三科各半小时,半个月搞定!哈哈!再说了,我又不是一个人在“战斗”:补课老师、同学、家长、教辅书、电脑。。。。。。
到了春节,大吃大喝肯定是每个中国人都免不了的。一顿饭就可以吃个“爆肚儿炒肉溜鱼片,醋溜腰子炸排骨,松花变蛋白菱藕,海蛰拌肚儿滋味足,四凉四热八碟菜”,还不止呢,好多平常如空中楼阁般的食品如鲍鱼这时就变得触手可及:站起来,动动手,动动嘴,完啦!稍微注意点礼貌就行啦!尤其是鲍鱼之类的名贵海味,入口软滑适中,稍稍有点弹牙,真是“此物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啊!就是有一点不好,从初一一直到初七,不是这家请客到XX食府吃饭,就是那家发张请帖去YY园坐坐,弄得满肠满肚都是荤汤腊水,又不怎么活动,估计“吨位”又会大涨。
相信“恭喜发财,红包拿来”这句话所有的少年儿童还是会经常说的吧!的确,一个薄薄的、红红的纸包传承了华夏民族数千年的血脉亲情,平常我的衣服包裤袋经常大敞,为什么?不怕掉东西吗?呵呵,当然不怕!因为根本没有东西!现在可得拉上拉链了,不过,我还是经常偷偷从里面抽出一两张红纸片。。。。。。为什么?因为这压岁钱是要“缴税”的,税率还是100%——上缴“国库”。
还有,好像我的祖先人际关系特好,所以每天“祝X叔叔新年快乐”“祝Y阿姨万事如意”这些声音在酒席上此起彼伏。。。。。。还是挺烦的!
由于本人小时候有被鞭炮炸伤的“光荣事迹”,所以现在一直对这玩意持有戒心,每次放的时候都是站得远远地驻足观望。可这次我老爸非要和我过不去,在大年三十晚上放炮的时候非要叫我自己点引线,还硬把打火机塞给了我。
虽然老爸拿的鞭炮引线特长,还用土把炮的后大半截埋在花盆里,可我的手还是一抖一抖的,不敢越雷池一步,哆哆嗦嗦地傻站在那里。
不知道老爸是等得不耐烦了还是看不顺眼我那样子,一步冲上前来一把抓住我的手就往引线上伸。我真的害怕了,叫爸爸让我自己来。可我又一紧张,在逆风的时候打燃了打火机,那火苗一下子冲到我手上,烫得我直接把打火机摔到楼底下去了(注:我们在八楼顶上放鞭炮)。呼!还真的很烫,不过和五岁时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。
哦,原来这玩意也没什么可怕的,顶多被烫着,接后几天还可以不写作业,不挺好的吗?横竖都不吃亏,于是那天晚上我使劲的点、放,一直到零点才睡觉。
有喜有忧,有惧有乐,我想,这也许就是我的09年春节的不同之处吧!
早已习惯于大年三十在乡下老家度过。在乡下总能使你感到质朴的民风,浓厚的年味,亲人的团聚和一种人之初,性本善的返朴归真的原始感受……这些都是喧嚣的都市所没有的。
在过年的那段时间是我最开心的时候,因为我可以吃好多好多的好东西,还可以出去玩,不过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,发生了一件令我哭笑不得的事。
那天晚上,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!一想到吃,我就来劲,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,母亲是我家的主厨,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,母亲说:“很久没吃过饺子了,包些饺子吃吧。”我们都非常赞同。
决定做什么以后,我们便分工进行了,父亲做肉馅,母亲揉面,我和姐姐烧水。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,不到半个小时,肉馅弄好了,饺子也弄好了,水也快烧开了。母亲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,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,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,说:“累死了,还真难学啊!”母亲说:“我就天生会做啊,不吃点苦,不努力学,怎么能学得好呢?”我听了有点惭愧,便吸取教训,重新扬起风帆,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,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。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学什么都应该刻苦。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,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,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。母亲便把饺子放进锅里,煮了起来。母亲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,使饺子更加好吃,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,母亲便把饺子捞起来,分成了四碗,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。
可是在我端碗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摔在了地上,这时我母亲出来了,看到了地下摔破的碗,就说了一句:“碎碎平安。”这时姐姐听了这句话,也随手拿出个碗,摔在了地上,嘴里还一直说:“碎碎平安。”在那天,我们家一共摔了三个碗,两个是故意的,另一个是不小心的,你说气不气人?好不好笑?
气归气,可是我们过了一个开心的年。20xx年来到了,20xx年过去了,让我们记住20xx那些美好的事,让他们成为回忆,在新的一年,我一定要好好学习,在这里,我祝同学们身体健康,祝老师吉祥如意,合家欢乐,祝我天天开心,祝父亲母亲,身体倍棒,万事如意。
我的家乡在乐陵南边的一个小村子里,那里有那里的春节习俗,那么作为一个在济南生济南长的乐陵人,就让我来一一阐述这里的习俗。
第一,挂灯笼、放鞭炮:先说一句题外话,济南的年味好淡哦!鞭炮放的也少,至于灯笼吗,也就小区门前挂一两个。而老家就不一样啦!大年三十晚上五六点钟,家家户户挂上通红的灯笼,鞭炮也响得和打雷一样了。每户人家都要放一堆鞭炮,有大鞭炮、小鞭炮、烟花、钻天猴,大鞭炮震耳欲聋;小鞭炮清脆响亮;烟花五颜六色;钻天猴拔地而起,升上天空后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,把整个村庄照的跟白天一样;家家户户还燃放起了篝火,不是为了取暖,而是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,大吉大利!
第二,给逝去的祖辈磕头,在我们老家,家家户户都供有家谱,上面列有逝
去祖辈的名字,大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,小辈子孙就要给祖辈磕头,希望祖辈可以保佑子孙平安、健康、幸福。看到大爷们磕得那么虔诚,我也跟着跪下磕头,丝毫没有觉得不好意思。
第三,吃水饺,拜年,在我们村里,大年初一这一天都起的很早,大概也就五六点钟就起床了,抱柴火,烧大锅,煮水饺,不知怎么的,感觉大锅里煮出的水饺格外的香!吃完水饺大家都走街串巷给自己的长辈拜年,互致问候,那乡音不是一个亲切可以形容的!
第四,扭秧歌:扭秧歌的时间在大年三十后的几天,大概在每天晚上七八点钟,已经是锣鼓喧天了,敲鼓的敲鼓,打锣的打锣,剩下的都在扭秧歌,除了一些舞步熟练的老爷爷老奶奶,也不乏一些新手,他们依葫芦画瓢的扭着,倒也有模有样,其中数小孩子的舞步最搞笑了,简直可以当春晚小品看了,他们的舞姿张牙舞爪,把人逗得捧腹大笑。突然有一个小孩自己绊到了自己的腿,一屁股跌坐到地上,嚎啕大哭起来,接着就是亲戚们的安慰声……
我老家的习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,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,祝老师和同学们春节愉快!
到了春节那天,人们用鞭炮声迎接着新年的到来。街上到处都可以听到“??嘭嘭”的爆炸声,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。有的叔叔准备年货;有的阿姨在家中忙活着家务;最愉快的要数儿童们了,都聚到街上,放自己心爱的小擦炮;爷爷奶奶们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。
大街上车水马龙,人山人海,川流不息。人们都在忙着准备年货。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,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。有的在洗被子,有的在擦玻璃,有的在门上贴红字、对联,有的在窗户上贴窗花,把房子装扮得漂漂亮亮。马路两边的路灯上挂上了一个个红灯笼,把节日的气氛衬托得更加喜悦。
下午,“主厨”们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、切菜、包饺子、蒸鱼、此时,厨房的炒菜声,夹杂着大人的谈笑声,就像是一部交响曲。终于,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,丰富菜肴摆满了一桌子,我们享受着美味,也享受春节的快乐气氛。喝着热腾腾的汤,让人感觉温馨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拜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,每当到外婆家拜年时,外婆总会端来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让我喝,接过茶一口下肚,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,真想再喝一杯,接着就向外婆说些吉祥的话,拜完年后外婆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包塞进我的手里,此时我不必像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,而是大大方方地把红包接过,心里美滋滋的
激动人心的放烟花开始了,一团团烟花像巨大的伞花,又像一丛丛盛开的花朵,五光十色,璀璨夺目……
在这个美丽的晚上,旧的一年悄悄地离我们而去,新的一年闪着迷人的光芒走来了,又是一个新的开始,一个新的希望!
提起春节,中国人总有一份难舍的感情。无论生意有多忙,工作有多忙,总要歇一歇,因为要过年嘛。
说起过年,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,我已从以前一个懵懂的小女孩长大成为一个高中生了,当然没以前哪份尽情玩爽的豪气了,不过现在想来,年却还是很有味道的。
包饺子。
年的味道是热闹的。家家户户,里里外外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,在我的记忆中,一到半下午,奶奶端来和好的面和调的香喷喷的馅,拿来擀面杖,这就说明要开始包饺子了。先揉面,将奶奶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搓,待把一大坨面搓成一条长长的圆圆的面软软的面杆儿,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块,用小擀面杖擀成小面片,用筷子夹来香香的肉馅,将面片对折捏在一起就算包好了。
包饺子也有讲究的。馅多了容易烂,馅少了不好吃;形状也是要多种多样的,有的像月亮,有的像麦穗儿,有的像荷花,还有五角星的呢。更重要的是,过年的饺子里一定要包进去6个一角的硬币,“6”是说六六大顺,“角”是说用脚走路,合起来就是说能吃到包有钱币的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非常走运,我们小孩子常常等着吃饺子,其实是等着吃到包着钱的饺子,而奶奶总会偷偷地多包进去些钱,让我们都能吃到,于是大家都能得到新年的祝福。
放花。
年的味道是浓烈的。说它浓烈,是因为小的时候闻不惯放烟花的味道。虽说不喜欢那种气味,但我特别喜欢看放花。那礼花一到天上就 “呯”的一声,五彩斑斓,像一下撑开的伞一样,又像花蕾的绽放,赤澄黄绿青蓝紫,在天空散开来,又慢慢隐去,让人回味无穷。我还特别喜欢叫降落伞的礼花,不只是因为好看,更因为里面有玩具,每次听到“呯”的一声后,天空出现一些小花,我们会伸出双手去捧那些花,花没接着,我们会接到从天而降的降落伞,打开下面的小盒子,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或吃的。我记得那次我意外地得到了两颗糖。
真想再放一次那样的礼花,和那不同寻常的'小玩具。
吃糖。
年的味道是甜甜的。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吃糖。在老家河堤上和小伙伴一块儿玩,我嘴里含块糖,说话时,嘴歪向一边像是大人们嘴里叼着根烟说话的样子,也许是我那时特别想长大吧。
吃过糖的糖纸是我儿时的爱玩的,我会把花糖纸用皮筋扎住,给洋娃娃当饰品。还有一种糖,家乡叫“果子”。刚开始,我看着黑乎乎的,不敢吃。后来,奶奶给我用花糖纸包着的糖块,我剥开来,奶奶示意我吃,我带着疑问咬了一口,一股甜甜的味道溢满了我的嘴,我问了妈妈才知道,这是果子,奶奶怕我不吃,就用花糖纸包起来让我吃,据说过年吃了果子,新的一年就会甜甜蜜蜜,幸福美满。从那以后,我喜欢吃果子了,喜欢那甜甜的味道。
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,如今多在城里过年,不怎么回老家了,但我真想回到家乡,品尝年的味道,亲人的味道,儿时的味道。
春节好、春节好!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、万事如意,接着嘛就要和大家说说我春节时几个有趣的故事了。 故事一: 今年春节里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气球,于是大年三十那一天,我和弟弟妹妹一起把所有的气球全都充满了气,就这样我们家满地的气球。看着大人们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,我们决定要为家里增添一点春节的气氛。我从房间里拿出许多的红线,让妹妹把气球用线系好,我则把系上红线的气球,挂在家里的各个位置:走廊上、门框上、电灯上、电器上、镜子前……家里顿时充满春节的气氛。这时大人也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,几家人在一起吃上了一顿难得的团圆饭。
吃完饭就是各自活动了,小孩嘛不就是电脑吗?我这个孩子王带着弟弟妹妹去玩电脑了,老人们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,大人就围着桌子聊家常,时不时地给我们这群小孩那点美食,给老人端茶送点水……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,大家开始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:爸爸们拿上烟花、高声,孩子们带上装扮剩余的气球。5、4、3、2、1“砰”爸爸点燃了春节的好运气,“啪”我们踩碎了往年的不顺(气球)。在欢乐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…… 故事二: 今天是大年三十,我们到奶奶家去拜年,只见妈妈穿着围裙正要包馄饨,我忙放下背包,一下子窜到妈妈身边,吵着,嚷着也要加入到包馄饨的行列中,妈妈见我这样大喊大叫的没法子只好答应了。
刚答应好,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马上又严肃地说:“你如果要包馄饨首先要去洗手,只有把手洗的干干净净的才能正式开始包馄饨。”话音没落我已经跑到水池边开始洗手了。 准备工作完成,我和妈妈便开始包馄饨了,我一边拿起馄饨皮,一边想,包馄饨多简单。不就是拿一张馄饨皮来,加上肉末,再用手捏起来就可以了吗!这能难倒我。想着就拿起馄饨。
春节又称大年初一,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。在那天,人们载歌载舞,尽情欢呼,什么耍龙灯。扭秧歌。放鞭炮等等等等,好不热闹。
节前
春节这股暖风即将吹来,这时家家户户都搞起啦“装修运动”。所谓“装修运动”不过是把家里打扮一下,好迎接春节。啊!还听不懂?“装修运动”就是贴春联。福字。门神等。看着邻居家“装修”得花花绿绿,我们家不甘示弱,也开始啦“装修”。可是老天却非要和我们作对,他派“风老大”来到乱。一会儿他来“偷”对联;一会儿“拿”尘土“攻击”我们;一会儿她又来“捉”横披……几经周折,“装修运动”走算是结束啦。走进我家一看,大脑里的词语都净化啦,只剩下一个字:红。
“噼哩啪啦,噼哩啪啦。”我被一阵阵莫名奇妙的声音惊醒啦,开始我还以为是闹钟,心想:“今天怎么试这铃!”睁眼才反应过来,今天是春节,那声音是烟花爆竹声。
吃完早饭,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啦。去干什么?当然是去拜年啦!说一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,还会有不小的“收获”呢!“我长大啦,压岁钱不要啦!”见一位Aunt要给我钱,我连忙表示不要啦。哪知他却说:“长大啦?好呀!再来10元!”春节这天,家家户户披红挂绿;“噼哩啪啦,噼哩啪啦”烟花爆竹声不断;节目也开始啦!今天的空气中除啦节味儿,就是年味儿!
节后
春节这股暖风来得快,走得也快。春节虽然已过,但余波仍然存在。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,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,面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。
春节,它让我知道啦自己又长啦一岁,责任又多啦一成。新年新气象;新年新挑战;希望在牛年里我会“更牛”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