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作文 > 高中作文

春节高中作文

时间:2024-09-06 20:51:47
春节高中作文集锦七篇

春节高中作文集锦七篇
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,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,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。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高中作文8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春节高中作文 篇1

回到老家,心里可高兴了,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,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:吃年饭,看晚会,午夜放烟花和拜年。

大年三十,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,外婆外公满脸喜悦,开心地忙碌着。对,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!“噼里啪啦”,一阵鞭炮声响起,年饭做好了!当然,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,敬几根香,摆几碗菜和一碗饭,求土地爷爷保佑,来年丰收。接下来,便入席了。吃罢年饭,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。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!吃年饭(也可以说是团圆饭),就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,不管是在哪儿,大家都会赶回来,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。吃年饭时,大家总有非常多话要说,说工作,说家庭,等等。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,只要家人都到齐了,想什么时候吃都行。

晚上,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。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,就是我最期待的时候:收压岁钱。恭喜发财,红包拿来!大舅舅一个,小舅舅一个,外婆一个……大家都忙活完了,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,于是,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。边看边聊,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。总算熬到12点了,午夜烟花快燃放了!“轰!”一个礼炮打响了,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。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,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,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。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,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。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,我兴奋得直跳:“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,这真是太壮观了!”午夜放烟花,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,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,但都一样,我见识到了,你们也听说了!

这天,就是初一,才刚起来,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:“给您老拜年了啊!”“哎!来了来了,新年快乐!”“新年快乐!”这时候,外婆正忙着做早餐,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。“坐一下吧啊?”“不了不了。”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非常多次。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。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,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,可高兴坏她们了。所谓的拜年呢,是挨家挨户地走动,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,聊聊天什么的。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。声明一下啊,我可没有哦!

春节高中作文 篇2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沐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大年初一我们踏上了回故乡的旅途。

杭州城中大红灯笼高高挂,四处张灯结彩,西湖边人群熙熙攘攘,饭店里的香肠酱鸭,终不及故乡来得有年味。门前的两个灯笼是奶奶亲手编的、糊的,年年都是崭新的两个;门前的一副对联是请原来村里初中老师写的,毛笔字苍劲有力,透着勃勃生机;走亲访友,相互问候,温情脉脉;最喜欢的是奶奶炒的青菜,又甜又糯。不知道今年还在不在了?看着车窗外的景物渐渐熟悉,近了、近了。近乡情更怯呐。

推开半掩的门,一股暖意扑面而来,丝丝菜香钻入鼻尖,还是那熟悉的味道。奶奶忙招呼我们坐下,把我拉到跟前,说:“看看是不是走长高了?”奶奶拉着我的手好好地打量着我,我也看着奶奶,鬓如霜,背似弓。还没来得及和奶奶好好唠嗑几句,姑姑叫我们吃饭了。一家人围坐在桌前,杯中都斟上了酒或饮料,一道道家常小菜,其乐融融,开开心心,这是春节该有的样子。

下午雨后初霁,和姑姑们一起去拜年。舅公门口等着我们,一见我们来就咧开了嘴。桌上已经摆好了我们爱吃的点心和糖果。一番寒暄问候后,大人们喝茶谈天,我们小孩子呢就三五成群,上蹿下跳,好不快活。手牵着手,在小溪边散步,各自说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,比如谁谁干了事,被老师骂了,某某某因为干嘛被表扬了。我们又到公园里去荡秋千,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,笑容荡漾在嘴角甜甜蜜蜜。和哥哥姐姐相处的时光总是那么快乐。回到舅公家中,已是夕阳西下,聚散苦匆匆,舅公不舍地把我们送到车上,临行前不忘给我塞上一个红包,勉励我玩好好学习。挥手自兹去,再见了舅公。

在故乡的几天时间,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亲访友,或在家迎接客人,可谓是热热闹闹,欢欢乐乐。可也渐渐发现有些长辈变得沧桑了,变得更老了。奶奶的手脚不像以前那么利索了,也吃不下两大碗米饭了。不改的是那长辈对我们这些晚辈的关爱。

辞旧迎新贺新春,春节在落下了帷幕。这星星点点的记忆会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。

春节高中作文 篇3

春节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。在他们眼中,春节是美味的饭菜、绚丽的烟花、炸开的鞭炮,以及一笔不菲的压岁钱。兴奋的孩子们一大早就玩起了花炮,把宁静的空气一下子炸开了。大街小巷中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,更是为春节平添了一份热闹与欢愉。一天下来,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鞭炮一样红彤彤的色泽。他们将过年的喜悦,倾注在了那“噼里啪啦”的声响里。

三十晚上,全家人欢聚一堂,围着桌子互相举杯、道贺着,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。祝老人身体健康、中年人事业有成、年轻人学业进步、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……无非就是这些简单的祝福,但老人们看到这样欢聚的场景,依然会露出如花的笑容。他们在春节里要的快乐很简单,只是图全家人的一个团团圆圆。

春节是上班一族难得轻松的时候。放下烦忙的工作,和妻儿走访亲戚,向父母敬一敬孝心,把思念和祝福传递给父母长辈、兄弟姊妹、挚爱亲朋……他们在春节需要的是一种闲适的感觉和一份舒畅的心情。

春节是游子们对亲人深深的思念。当千家万户团圆之时,一些人却因职业特殊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,他们虽然默默无闻,却一直在无私奉献,他们舍小家、为大家,自己却只能通过悠悠电波把爱和祝福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父母亲朋!

春节是什么?它是快活的忙碌,是欢快的玩耍,是相互的祝福,是美满的团圆,也是默默的奉献……它承载着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感情和幸福。

春节高中作文 篇4

这就是一个长长的假期,长得让我无所事从。天气是那么的好,阳光暖暖的,轻轻的舔着我的脸……我记得小时侯最惬意的事就是沐浴在阳光里,啃一个大苹果,趴在沙发上,翻一本漫画书。阳光洒在红通通的苹果上,我的脸也是红的吧!也许是苹果的光反照在脸上吧!我想。是不是人越大就越难满足呢?现在身边有阳光,有苹果,有书,有该有的一切,可为何心却象苍老已久。生活中没有了悸动,没有了惊喜,没有了渴望。

假期中听说高中的邻班在搞聚会,心中甚是妒忌。于是提起电话,一个一个的问候。电话那头的你是不是也感到了诧异和陌生。“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多的相遇。”我的一个朋友这样说过。那时的我正处高三分班,心中总是积存着深深的痛,当窗外的花瓣飘落时总觉得眼泪似乎也会跟着不争气的落下来。于是疯狂的写同学录,发呆的望着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面孔。他们说我太多愁善感。也 ……此处隐藏717个字……,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。按照我国农历,正月初一古称元日、元辰、元正、元朔、元旦等,俗称年初一,到了民国时期,改用公历,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,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。内容: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个古老的节日,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,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,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,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,有许多还相传至今。

小年——腊月二十三

我们北方的“年”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。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

王爷把土带走。据《拾遗记》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。

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,称“扫房”;扫年,即扫尘,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

生。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,称“掸尘”。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,扫房擦窗,清洗衣物,刷洗锅瓢,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。小年也叫祭灶节。祭灶,即祭送灶神升天,据民间传说,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,因为犯了过错,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,当上了“东厨司命”。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,记录人们怎样生活,如何行事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

接玉皇——腊月二十五

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,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,查察人间善恶,并定来年祸福,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,称为“接玉皇”。这一天起居、言语都要谨慎,争取好表现,以博取玉皇欢心,降福来年。

赶乱岁

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,

其间人间无神管辖,百无禁忌,民间多嫁娶,被称为“赶乱岁”。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。岁末年终,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,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好时机。因此,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,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。腊月二十八,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,就是张贴年画、春联、窗花和各种神码。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。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,《典术》

曰:“桃者,五木之精也,故厌服邪气者也。”到了五代时,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,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,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,而题写于桃符上的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“春联”后来,随着造纸术的问世,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。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、洗衣,除去一年的晦气,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,有”二十七洗疚疾,二十八洗邋遢“的谚语。腊月二十六洗浴为“洗福禄”。“腊月二十九,上坟请祖上大供”对于祖先的崇拜,在我国由来已久。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,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。春节是大节,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。上坟请祖的时间,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

早晨请祖。据汉代崔寔的《四民月令》记载:“正月之朔是为正月,躬率妻孥,洁祀祖祢。及祀日,进酒降神毕,乃室家尊卑,无大无小,以次列于先祖之前,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,称觞举寿,欣欣如也。”这说明,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。

大年三十是“除夕”

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。一般这一天,是人们吃、喝、玩、乐的日子。北方人包饺子,南方人做年糕。水饺形似“元宝”,年糕音似“年高”,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。

大年初一,开门炮仗。

大年初一早晨,待第一声鸡啼响起。每户人家都要起来。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,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,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,爆竹声后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称为“满堂红”,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。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,这时满院瑞气,喜气洋洋。这就是“开门爆竹”一说。而且,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。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,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“扫帚星”引来。招致霉运。如果非要扫地不可,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,这称为“聚财扫”,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。同时,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财。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,大年夜扫除干净,年初一不出扫帚,不倒垃圾,备一大桶,以盛废水,当日不外泼。

正月十五——元宵节

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。

也叫元夕、元夜,又称上元节,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。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,故又称灯节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“太一”的活动,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不过,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,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。

结尾:春节的意义

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,一直到正月十五,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。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,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,

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,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、祭奠祖先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

春节高中作文 篇7

春节好、春节好!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、万事如意,接着嘛就要和大家说说我春节时几个有趣的故事了。 故事一: 今年春节里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气球,于是大年三十那一天,我和弟弟妹妹一起把所有的气球全都充满了气,就这样我们家满地的气球。看着大人们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,我们决定要为家里增添一点春节的气氛。我从房间里拿出许多的红线,让妹妹把气球用线系好,我则把系上红线的气球,挂在家里的各个位置:走廊上、门框上、电灯上、电器上、镜子前……家里顿时充满春节的气氛。这时大人也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,几家人在一起吃上了一顿难得的团圆饭。

吃完饭就是各自活动了,小孩嘛不就是电脑吗?我这个孩子王带着弟弟妹妹去玩电脑了,老人们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,大人就围着桌子聊家常,时不时地给我们这群小孩那点美食,给老人端茶送点水……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,大家开始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:爸爸们拿上烟花、高声,孩子们带上装扮剩余的气球。5、4、3、2、1“砰”爸爸点燃了春节的好运气,“啪”我们踩碎了往年的不顺(气球)。在欢乐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…… 故事二: 今天是大年三十,我们到奶奶家去拜年,只见妈妈穿着围裙正要包馄饨,我忙放下背包,一下子窜到妈妈身边,吵着,嚷着也要加入到包馄饨的行列中,妈妈见我这样大喊大叫的没法子只好答应了。

刚答应好,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马上又严肃地说:“你如果要包馄饨首先要去洗手,只有把手洗的干干净净的才能正式开始包馄饨。”话音没落我已经跑到水池边开始洗手了。 准备工作完成,我和妈妈便开始包馄饨了,我一边拿起馄饨皮,一边想,包馄饨多简单。不就是拿一张馄饨皮来,加上肉末,再用手捏起来就可以了吗!这能难倒我。想着就拿起馄饨。

《春节高中作文集锦七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